“大乱之时必有大治

检测设备2020年02月07日
“大乱之时必有大治,大治之后必有大制,这个大制就是一种新理论、新制度、新体系和新结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期已经到来。”在1月10日举行的第十三届(2009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专家们撰写的2009年中国资本市场蓝皮书,作出了这样一个明确的判断。

尽管起始于美国次贷、发端于华尔街的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对实体经济会产生什么样的重大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跟踪和观察。但是,参加本届资本市场论坛的一些专家指出,中国最有可能提前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中国是最有希望引领全球走出经济衰退的国家。

提升信心最重要 投资刺激方案需注意的四个问题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以一个学者的身份出席了本届论坛并发表了主旨演讲。他指出,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发展之快是始料不及的,现在最重要的是提升信心。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是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显著特点。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银行惜贷,因为怕贷出去的款收不回来;二是投资者惜投,认为钱还是放在自己的兜里好;三是消费者惜购,因为有后顾之忧。

谈到4万亿元的投资刺激方案,成思危认为有以下四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4万亿元可以拉动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其中国家投资占1.18万亿元,怎样拉动民间投资是一个关键。过去,国家投资1元拉动民间投资5~8元,现在国家投资1元能不能拉动民间投资 元呢?二是4万亿元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如何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是一个关键。可以考虑用贴息的办法,鼓励银行适当提高利率向中小企业放贷。三是防止决策失误,所谓18万亿元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四是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

成思危分析说,到2011年,中国和世界经济可以复苏。他说:“我希望我的预测不准,希望能够提前复苏。”

国家干预力度空前 把危机变成改革发展的倒逼机制

高盛亚洲区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博士指出,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都进行了大规模的、空前的国家干预。这种国家干预,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从2007年初到2008年2月是第一阶段,在这阶段各国政府强调让市场自我调整;2008年 ~9月是第二阶段,在这阶段各国政府的干预带有明显的个案处理特点;2008年10月以后进入第三阶段,各国政府的干预变成了全面的、系统化的处置。这种大规模的、空前的国家干预,只有1929年大萧条时期可以相提并论。他强调说,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干预是被迫的,是别无选择的,但也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国家干预和市场原则是相辅相成的。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指出,大规模的国家干预实际上是一种投资行为,是一种购买行为。通过大规模的政府救市,应该购买到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大的消费市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更多先进的意识。如果4万亿元投下去,只是建成了一些路、一些桥、一些机场,而没有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那么附加值就太低了。

他认为,危机可遇而不可求,要把危机变成改革发展的倒逼机制,推动政府转型、社会监督和决策民主化,形成公开透明的投资机制。4万亿元投资既然是纳税人的钱,老百姓就应该有知情权。如果这一步可以实现,对于我国的公共投资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他举例说,出口受阻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现在的很多出口原本就应该停止了,应该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的结构和出口的国别结构。

化危为机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关键期到来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指出,要防止旧体制的复归。4万亿元的投资是在国家干预的框架下,实施的一种扩张性的调控,是对市场原则的补充,是为了帮助企业过冬御寒。市场有失灵的时候,但政府介入是否也存在失灵的领域呢?因此,应理性设计政府介入方案和政策操作路径,防止产生“政府万能”的幻觉,而这种幻觉在加大政府干预的环境里很容易产生。

他强调说,前一段时间媒体关于三里河审批大潮,“跑步(部)前(钱)进”的关注是有道理的。4万亿元的投资,政府当然应该有所作为,但不能认为什么事情政府都可以“调控一把”,什么事情政府都可以“审批一把”。短期的调控一定要和长期的深化改革结合在一起,在政府体制演变的过程中减少“计划”的色彩,不能把“审批”长期化、万能化。凡是民间资本愿意进入的领域,都应该给予鼓励。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这次发端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是“七分天灾,三分人祸”,是全球经济增长周期的一种反映,是上世纪 0年代大危机以来全球经济结构、贸易结构、金融结构大调整的一种必然反映,是不同经济体之间严重失衡的一次重大调整。美国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逻辑线非常清楚,即次贷(次债)危机—资本市场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中国目前出现的问题不具有这样的逻辑特征,金融危机在美国的发生和演变过程与在中国的表现有巨大差异,这种差异也体现在两国救市政策的不同上。总的来看,大乱之时必有大治,大治之后必有大制,这个大制就是一种新理论、新制度、新秩序、新体系和新结构的出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期已经到来。

虚拟经济政策有待加强 制度性缺陷是资本市场动荡的内因

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中国资本市场从6124点颠峰直线跌落到1664点的深渊中,跌幅高达72.8%,沪深两市总市值从 2万亿元缩水至12万亿元。参加本届资本市场论坛的一些专家普遍认为,制度性缺陷是中国资本市场急剧动荡的内因。

原中国证监会主席周正庆认为,目前已出台的救市政策主要是针对实体经济的,可以考虑补充出台一些针对虚拟经济的政策。他建议说,应尽快建立资本市场发展稳定基金。至于资金的来源,可以中央财政支持一部分,市场筹集一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一部分。

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主席季晓南表示,对于国有企业在A股市场上的增持、减持行为,市场历来十分敏感。国资委已经加强了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流转的动态监管,而在对待“大非”这一问题上,国资委绝对会从维护资本市场大局出发加强监管,实现国有企业与资本市场发展的良性互动。

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指出,中国资本市场的状况是在十字路口上徘徊。不能“金融危机是个筐,什么问题都往里装”,中国资本市场的核心问题是制度创新,所谓“大小非”问题,是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出现的制度性缺陷。而股权分置改革目前正在进行中,不是已经搞完了,要正视股权分置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要把提振股市看做是扩大内需的切入点,抓住这个机遇,2009年就是转折的一年。否则,“大小非”释放的压力和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重合在一起,市场的前景仍然不容乐观。

天相投资顾问公司董事长林义相说,中国经济的急速下滑和中国资本市场的暴跌有自己的内因,他建议取消红利税、改革新股发行制度。他说,以现在十四五倍的市盈率来看,市场的投资机会是有的。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谈到了对资本市场形势的判断,结论是虚胖已经消退,但是还很虚弱,还在调整之中。由于面临中国经济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因此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仍然在震荡中筑底。

而“2009年中国资本市场蓝皮书”给出的结论是两句话:第一,本轮熊市下降的最低点已经出现了;第二,快速上升还有待时日。至于2009年的上升幅度,给出的结论也是两句话:第一,上升到2500点会有压力;第二,2009年的最高点,乐观估计是 000点左右。冠心病是做什么检查
陕西男科专科医院
经间期出血吃什么调理
相关阅读
湖人队力克老鹰晋级次轮!巴特勒更新社媒:再赢12场

湖人队力克公牛准决赛次轮!巴特勒备份社媒:再赢12场 录播吧4月27日讯 时...

2024-05-17
经历了3次装修,我发现有8样家具全是“绣花枕头”,不实用性还贵

一个家美不美,完了全都跟着房东的美感来走,有些时候不是我们品位不好,...

2024-02-29
国际滑联宣布拒绝接受崔龙九国际裁判资格 冬奥会曾为黄大宪申诉

的国际滑联日前剥夺郎平九的外国籍资格 索契曾为黄大宪法律援助 据朝鲜日...

2024-02-22
富国基金股权转让新进展:山东金融资产豪掷50.39亿元收购富国16.675%股权,回报率高达352.

安邦基金会16.675%持股受让方终于出炉! 之前青岛市国际性信托股份控股(简...

2024-01-11
日产2万多支采样管!金山这家企业有序维护常态化核酸采样

取样管是多肽取样中重要的一环。深坑区山阳镇有一家病症试剂产出中小企业...

2024-01-09
九分裤+乐福鞋,夏日这样穿,时髦又显高,很适合小个子

夏日傍晚,前往篇名,乐声徐徐下劝教蛙声一片。时节,冬天更为替,当夏日...

2023-12-2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