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五到十一五汽车大国在曲折中崛起

服装加工设备2019年07月10日

  易汽车10月9道 60年前,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刚刚鸣响,共和国领袖就开始了汽车大国的构想。

  “我们也要有像斯大林汽车厂这样的大工厂。”百废待兴中,毛泽东主席的话语催生出新中国汽车工业,“汽车”也由此写进了国民经济“一五计划”中。此后几十年间,尽管风云变幻,但在国家公布的所有“五年计(规)划”中,都无一例外地出现了“汽车”字样,国家对汽车工业的重视贯穿“五年计(规)划”。中国的“五年计(规)划”已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汽车工业在国家不同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蓝图的演变中,一步步接近汽车大国的目标。

  “一五计划”:汽车厂成为建国初156[综述 图片 论坛]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5 ~1957年)

  195 年7月,一汽的建设者在长春西南郊侵华日军留下的细菌工厂废墟上打下了第一根基桩,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 “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几个大字。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个汽车厂,也是“一五计划”中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据汽车界元老张兴业回忆,新中国成立时,百废待兴,偌大的国家只有5万辆汽车。在中国经济恢复的三年里,我国与苏联签订的156个经济合作项目中,汽车占显著位置。

  对于一汽建设项目,国家领导人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中央政治局就一汽建设问题专门开会进行讨论。中央政治局就一个工厂的建设问题召开专门会议,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在会上一致支持长春汽车厂三年建成出车并向全党发文,指示举全国之力兴建汽车厂。“文件”指出:“中央认为有必要通报全国,责成有关部门,对长春汽车厂的建设予以最大的支持,力争三年内建成。”

  4个“五年计划”:汽车工业建设紧跟政治形势(1958~1980年)

  “一五计划”后,“超英赶美”、“向共产主义过渡”、“备战备荒”等名词是那个年代的印记。“大跃进”、“反右倾”及后来的十年浩劫,导致“计划赶不上变化”。“二五”到“五五”计划都因中途变化太大而未经全国人大通过,未正式颁布。

  尽管4个“五年计划”没有公布,但国家为汽车业设计的计划和思路,还是在这二十多年里体现出来。在“备战备荒”、“准备打仗”的总方针指导下,国家在“三线”地区先后建设起第二汽车制造厂、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三个不同规模、以生产军用汽车为主的汽车生产基地。这三个基地的建设,标志着我国已具备独立开发载货汽车及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和装备大中型载货汽车厂的能力。这一时期,汽车工业计划经济烙印明显,汽车工业的建设和生产紧跟政治形势,基本是为满足生产和公务需要,采取限制消费的政策。

  经济学家用“计划”和“向社会主义经济转轨”两个概念把十个五年计划分成两个阶段,第一至第五个五年计划,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有那个时代的一些烙印;第六至第十个五年计划,则体现了处于转轨和市场经济时期的特点。

  “六五计划”:汽车生产“计划”色彩依然浓厚(1981~1985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潮涌动。不过,还处于拨乱反正,经济调整期的中国,在“六五计划”中,计划经济的色彩在对汽车工业的叙述中仍很明显。其基调是以改进“解放”、“跃进”等现有老产品为主。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小虞当时在一机部汽车局的规划处工作。据他回忆,20世纪[综述 图片 论坛]80年代初,有这样一个说法:对“汽车的生产要像计划生育一样管起来”。当时资源缺,材料缺,油也缺,所以每辆车都要列入计划。如果不列入国家计划,第一,拿不到材料;第二,生产出来以后拿不到油证,就没法买油;第三,银行不给流动资金款。这是卡车当时面临的状况。对轿车更严,是按计划分配。所有部门、所有省要什么车就向当时的国资部提计划,国资部汇总转给国家计委,国家计委根据当时掌握的材料审核计划,然后转给机械部,由机械部组织安排企业生产。从1978年~1985年,我国轿车计划为4000辆~6000辆,是严格的计划经济。

  “七五计划”:第一次明确汽车工业为国家支柱产业 (1986~1990年)

  在汽车界前辈的眼中,“七五计划”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点,这一五年计划中第一次明确汽车工业为国家支柱产业。尽管在“计划“中,把汽车业列为支柱产业是为了适应交通运输的发展,实际上中央已在这一时期明确要发展轿车工业。

  1987年5月27日,国务院委托决策咨询小组在第二汽车厂召开轿车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经过企业、专家、各级领导的讨论,对我国要发展轿车工业达成共识。并确定在原有汽车工业基础上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先挡住进口。”

  同年8月,决定中国轿车工业前途命运的国务院会议在北戴河举行。会议作出主要依靠现有大企业集团发展我国轿车工业的战略决策,并确立了一汽、二汽、上汽三个生产基地,且不再部署新点。原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董事会秘书曹鹤告诉:“当时的想法是,我国发展轿车必须走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道路。当时的希望主要寄托在一汽、二汽身上。”

  198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严格限制轿车生产点的通知》。通知规定,除“三大”、“三小”外,全国范围内不再安排新的轿车生产点。为保护这“三大”、“三小”企业,避免竞争,避免地方重复投资,国家还制定了新车目录制度,对新企业进入汽车行业设置了门槛。

  “八五计划”:重点发展轿车 提高国内零部件配套能力(1991~1995年)

  到了“八五计划”, 中央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建议中提出,汽车制造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满足交通运输业的需要,再次明确了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虽然 0年前国家开始改革开放,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是逐步的,这个过程持续到1990年,我国汽车工业才迎来真正的发展机遇。”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名誉会长何光远这样认为。

  20世纪90年代初,是国内汽车企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在1991年初的全国汽车工作会议上,围绕汽车工业的现状及发展目标,制定出汽车行业调整的重点,即从载货汽车转到轿车,重点在“三大”的布局,搞好统筹规划。

  这一精神在“八五计划”中得到体现,在汽车工业相关内容中提出:加快发展轿车和轿车零部件工业,提高配套能力和本土化程度。重点建设一汽、二汽和上海的轿车合资项目。

  此时,在中央领导对汽车工业高度重视下,1994年,我国第一部行业政策性法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正式颁布实施。该产业政策是国家对汽车工业发展导向思路的一次全面阐述。

  “九五计划”:强调规模生产 鼓励自主研发(1996~2000年)

  1995年1月,国家计委、机械工业部在上海联合召开全国贯彻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座谈会。国务院领导指出:要大力促进骨干大型企业间的联合,最终形成为数不多的大企业集团;要按照市场需求,各方面协同配合,绝不能“遍地开花”、盲目发展;要有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否则就会受制于人。

  在“九五计划”中,国家对汽车工业发展的考虑,有两个重要背景:一是我国要加入世贸组织已成定局,而我国的轿车工业建立在合资基础上,要防止受制于人。二是经历了极度物质匮乏形成的巨大国内市场,使“产量不足”成为汽车工业突出的矛盾,在地方GDP及市场的刺激下,汽车企业“遍地开花”、盲目发展,散、乱、差的现象比较严重。

  “九五计划”中关于汽车的内容延续了1994年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基调,本着“联合、高起点、专业化、大批量”的方针,强调规模,强调集中投资、产业重组,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打造有竞争力的大集团。此次计划针对汽车零部件提出:加大零部件投资力度和提高生产集中度,扶植一批主要零部件骨干企业尽快达到高起点、专业化、大批量的生产经营水平。

  “十五计划”:鼓励轿车进入家庭(2001~2005年)

  “十五计划”中最令汽车界关注的,当属国家第一次明确提出“鼓励轿车进入家庭”。这句话成为日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词语。

  较早在媒体提出轿车进入中国人家庭设想的新华社高级李安定回忆说,新中国建立后,私人轿车被视为奢侈品。轿车按严格规定,只有高级干部可以乘用。所以,过去官方一直讳言汽车进入普通老百姓家庭。

  “十五计划”首次提出“鼓励轿车进入家庭”,至少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明确了轿车作为家庭耐用消费品的社会商品属性,对转变人们消费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指明了轿车工业的发展方向,明确了以进入家庭为主的产品市场目标,对轿车生产经营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确立了国家的政策导向,是鼓励而不是限制。“十五计划”积极倡导和促进轿车进入家庭。

  从公车消费到老百姓消费,是我国汽车消费质的转变。正是这一转变,才使今天私家车的保有量实现了从“零”到“千万”辆的突破,才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也才有了厚实的规模基础。

  不仅如此,事关汽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安全、环保、节能的关键词也第一次出现在国家发展战略的纲要中。

  “十一五规划”:鼓励自主创新成为最强音(2006~2010年)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2005年,我国有整车品牌 55个,其中自主品牌占69%,主要集中在商用车领域。在115个乘用车品牌中,自主品牌只有 4个。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陈斌说,2005年新上市的7 款新车中,自主开发的只占2 . %,其余的都是技术引进和联合开发。

  为此,在“十一五”期间,作为国家战略支撑点的自主创新自然也成为“十一五规划”中汽车工业发展的着力点。“十一五规划”提出:“增强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子、关键总成及零部件;发挥骨干企业作用,提高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鼓励开发使用节能环保和新型燃料汽车。引导企业在竞争中兼并重组,形成若干产能百万辆的企业。”

  在“十一五规划”公布没多久,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奇瑞汽车的自主创新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温总理还专门批示:“奇瑞是靠创新发展起来的。要专心研究奇瑞汽车的发展,并给予必要指导、支持和帮助。”此后,自主品牌开始吹响“集结号”。 (本文来源:中国汽车报作者:陈静仪)

  (来源:中国汽车报)

云南生物谷企业文化
生物谷灯盏花企业介绍
云南生物谷产业发展
相关阅读
你曾经羡慕的人,在起初都貌似完美无缺

你以前喜欢的人,在先前都貌似完美无缺。即便当他逐渐四分五裂转化成一堆...

2023-11-02
用于哮喘脊髓损伤治疗的分子化合物

脑部伤害都会所致永久性老年人,从而受到限制现实生活活动,其主要原因是...

2023-10-12
英国央行助理经济学家:货币政策紧缩还没到头

英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助理经济学家Huw Pill回应,英国的汇率再加还有进一步...

2023-10-11
今后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迈过万亿大关

4月底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开幕新闻发布会,工业生产和智能化部简述...

2023-10-08
一鲸鱼搁浅慈溪象山海域!初步判断是抹香鲸,救援正在进行

19日凌晨8时许,三门县石浦镇铜瓦门大桥除此以外,右边山海域不远处,渔船...

2023-10-06
通威股份(600438.SH)2022-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已完成投资者购买 斥资约54.88

通威持股(600438.SH)发布日前,截至本日前披露日,新公司2022-2024年员工持股计...

2023-10-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