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智造牵住牛鼻子激发出狼性
摘要:在智能化的大时代下,常州制造业也在智能化的浪潮中继续扮演着时代的“弄潮儿”。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的产业群。一批企业通过提升装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
在前不久召开的常州市委全会上,市委书记费高云提出:要紧紧抓住重大项目这一“牛鼻子”,继续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充分激发骨子里的“狼性”。制造业一直是常州发展的根基。近年来,常州人大刀阔斧将制造向“智造”转型,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质量强市,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常州行动纲要》,加快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全力打造“工业明星城市”升级版。
智能工厂 传统企业化身“弄潮儿”
在智能化的大时代下,常州制造业也在智能化的浪潮中继续扮演着时代的“弄潮儿”。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的产业群。一批企业通过提升装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
走进恒立液压的“挖掘机油缸车间”,印入眼帘的是清洁明净的环境,摆放有序的生产材料。生产线上并没有多少工人,车间内油缸加工几乎所有的操作全都由全自动智能加工中心和机械手来完成。据介绍,油缸车间是生产公司支柱产品的“智能车间”之一,加工、检测、装备的工序都由日本或欧洲进口的机器完成,且是全球最大的油缸生产销售方。
常州五洋纺机的生产车间可谓颠覆了大家对传统机械企业的既有印象,偌大的车间里只有三五名工人,没有机械轰鸣,有的只是高度智能化的装备在低噪音状态下悄然工作。据了解,这里1台6吨位智能装备+一个经编机关键零部件连杆+一些软件+一些刀具和工件,就替换掉了10台机床+ 0名工人+ 0多个工序。五洋纺机的这个智能车间从2014年开始打造, 年投入接近2亿元。通过大投入,五洋纺机已经逐步蜕去了传统制造业外衣,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新企业。它不仅在行业内第一个实施了智能车间改造,使其能够制造出国际先进水平的纺织机械,产品利润率大幅提升,而且每年都有2到 项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新产品投放市场,成为全球双针床经编机的领跑者。
常州打造全国一流智造名城,这些只是众多“智造”故事的一角。这座依靠制造业发展壮大的现代工业明星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切入点,推动着“常州制造”向“常州智造”转变。
智能小镇 瞄准智能制造“将来时”
9月25日,由中国传感器与物联产业联盟组建的首家“传感技术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正式落户常州智能传感小镇。该联盟将通过专业传感技术检测平台建设,助力常州打造智能传感小镇,构建完善的常州传感产业链,加速本地产业发展。
在传感器产业领域,常州具有良好产业基础,已培养和汇集了包括森萨塔、瑞声科技、梅特勒-托利多、汉得利、常荣等一批世界领先或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常州现有超过40家传感器领域企业,产值超过1 0亿元。技术服务平台将与常州的科技创新体系紧密结合,为传感器产业发展提供公共检测服务,带动技术研究、检测检验、高端人才集聚和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企业,积极推动常州智能传感小镇的建设。
智能制造,传感先行。2015年10月,常州高新区依托原有的传感器产业基础,规划建设了江苏省传感器产业基地,"中国国际传感谷(常州)"正式启动建设。今年5月,龙虎塘的智能传感小镇成为江苏省第一批特色小镇。
据了解,传感小镇分三年建成,2017——2019年三年共投资50.8亿元,其中2017年投资12.4亿元,2018年投资19.96亿元,2019年投资18.44亿元。以 5大主体项目与工程建设带动传感小镇全面发展,其中产业项目2 个,产业配套项目12个。至2020年,初步形成以传感小镇为核心平台的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一批销售额超10亿元的传感龙头企业,孵化一批传感技术创新型中小企业,传感小镇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至2025年,建成国家传感示范基地,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传感器骨干企业和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传感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传感上市企业,传感小镇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智能产业 擦亮“智能制造名城”名片
“全国石墨烯看江苏,江苏石墨烯看常州。”常州已成为我国石墨烯产业最主要集聚地,“东方碳谷”崭露头角。石墨烯被誉为“新材料之王”,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武进率先在全国形成集石墨烯设备研发、原料制备与应用研究、产品生产、下游应用的完整上下游产业链。
在江苏省发改委公布的首批25家省级特色小镇中,常州市武进区石墨烯小镇成功入选。2016年,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石墨烯相关产业总规模超过20亿元,同比增长70%。截至目前,园区石墨烯领域申请发明专利102项,创造了石墨烯领域十个“全球第一”。通过“龙城英才计划”,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招引了24个石墨烯领域的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今年 月20日,成立仅6年的碳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作为常州市先进碳材料企业上市第一股,碳元科技的上市对于常州打响 “东方碳谷”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科教资源有限的地级市,常州早在10多年前就把“创新”作为突破口,市委、市政府带着企业家们一次次走南闯北,开启“科技长征”,在全市遍撒创新的种子,让创新的理念根植于企业家心中。在“常州制造”向“常州智造”的技术跃进中,石墨烯、机器人、光伏组件及特种电缆等新兴产业的崛起,重构了常州的制造业格局,擦亮了常州“智能制造名城”的名片。
智能未来 打造“工业明星城市”升级版
就在前不久,常州市政府发布了《常州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建设三年实施方案》,对常州制造业的未来作了进一步规划,到2019年,常州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若干重点行业和产品达到行业领先或先进水平。
去年9月,工信部批复同意包括常州在内的苏南五市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这也是我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单位创建的中国制造2025示范试点。这次出台的文件主要明确了三年努力的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推进机制。文件中提出,要让智能制造水平明显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用互联开展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的比例达到8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5%。
通过三年,围绕常州市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这一战略目标,主要从6个方面先行先试。一是突破重点领域,发展高端产业。聚焦智能装备、新材料等五大重点领域20个细分行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支撑制造业向智能制造高端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二是深化两化融合,推行智能制造。实施企业制造装备升级计划和企业互联提升计划,支持建设基于互联“双创”平台。三是创新新型业态,发展服务型制造。发展多形态生产性服务业,加大重点企业和项目培育,加快服务化集聚创新。四是高效利用资源,推进绿色制造。严格源头控制,推进绿色制造工程,推广应用清洁能源。五是深化开放合作,培育国际化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开展“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六是提升产品质量,塑造自主品牌。通过三年努力,全市工业智能制造水平明显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质量规模进一步提高,生态友好绿色发展。
儿童流鼻血微商城网站
爱逛直播开通
-
熬猪油时,多加5样,掌握3个技巧,又白又香不想腥味,吃1年也不坏
煮食油时,多加5所发,受制于3个精准,又红又木没甜味,吃饭1年也;也 各...
2024-12-29
-
这项笔试重启!都昌招85人!
根据工作商量和非典型肺炎诊疗有关立即,经研究工作,决定启动时上饶市2...
2024-12-17
-
广州城终“迎”首胜!U23球员违规事件大连人选择弃权:判0-3爆冷
北京时间段7年初6日,在上海申花与会的线或上开会中所,在此之前年初了第...
2024-11-21
-
温州又多一所新所学校!
仲夏二月,艳阳高照 崭新校四区,首次亮相 6月8日上午9点 衢州设计该学院教...
2024-11-06
-
相约厦门旅商职校,成就梦想: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欢迎您
【相约惠州市北区观光旅游商务职业学校 成就憧憬】 招生工程新技术介绍:...
2024-11-04
-
2022年7月7号生肖快乐指数。
2022年7月7号月历好船运基准。 文/易鑫 壬寅年 丁未月 辛酉日 星期四 农历八...
2024-08-30